葡萄糖又叫什么作用?
一、概述 18世纪法国医生蒂萦曾说过,“人是食物变的,人的死亡是由于饥饿”。这句话的确有他的道理在内。现代医学表明,人的大脑、心脏和其他器官的功能都依赖于血糖的保持。人体内的糖原来是以葡萄糖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供给器官和组织利用。
二、生理功能 (一)构成机体的重要成分及提供热量。 是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 (二)调节能量代谢。 可加速脂肪的代谢; (三)提供构成其他碳水化合物的单元。 如纤维素、淀粉等; (四)抗生酮,维持肝功能。 三、作用机理 肝是机体中最大的糖原储存库(成年人体内含糖原600~750g),其中约75%为肌糖原,25%为肝糖原。空腹时,肌糖原已被完全消耗,而肝糖原仅被利用了很小一部分,因此进食后,机体能立即获得补充和恢复。
当机体需要时,肝脏能将存储的糖原分解为单糖,变成血浆中的葡萄糖,供应机体所需要的能量。 在空腹状态下,胰岛素分泌保持低水平,此时肝脏糖库不释放任何糖进入血液。只有在进食时,胰岛细胞才迅速增多,促使肝糖的生成并释放到血液中,使血糖上升,满足机体所需的能量。胰岛素可降低全身对脂肪酸的吸收利用率,从而减少其对胰岛细胞的刺激,使胰高血糖素不能继续提高血糖浓度。
在非空腹情况下,虽然胰岛素仍可减缓血液中葡萄糖的增加速度,但是作用效果却不如空腹状态明显。在禁食条件下,胰岛素的这种双相效应更为显著,表明空腹时胰岛素的作用主要是抑制肝糖输出,而对于非空腹状态下的胰岛素的作用则是减少肠黏膜对葡萄糖的吸收。 只有做到饮食控制与运动锻炼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胰岛素降血糖的作用。 四、临床应用 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是注射用葡萄糖。由于葡萄糖可溶性好,易吸收,不会产生抗药性和副作用,故常被用于静脉输液和肌肉注射给药的基质。通过透析膜也能进行葡萄糖的透皮给药。也有将葡萄糖经口腔黏膜直接给药的制剂,用于糖尿病患者的餐前或餐后即刻治疗。 临床上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还可以将药物与葡萄糖混合在一起制成复方注射液。 此类药物很多,如异丙嗪与葡萄糖联合应用,可用于晕眩的辅助治疗;苯海拉明与葡萄糖配伍,可用于因过敏而导致的头晕、头痛、皮疹等;氯丙嗪与葡萄糖混合液,可用于高热病人的解热;吗啡与葡萄糖混合液,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剧烈疼痛等等。 五、不良反应 1.低血糖反应: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期间,如果进食过少,运动量过大,会导致低血糖发作,出现心悸、出汗、烦躁不安等症状,重者甚至会昏迷、死亡。一旦发生低血糖反应,应立即停止服药,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40ml,病情即可好转。
2.过敏反应:极少见。可有荨麻疹、皮疹、红斑,偶可见过敏性休克。 对葡萄糖或辅料过敏的患者禁用,以防发生过敏反应。 六、用药注意事项 1.避免过量服用:对于需要长期服用葡萄糖的患者来说,切忌不要自己盲目加量,以免引起中毒。
2.严格掌握适应症:非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低血糖症,应给予高糖饮食,不必使用药物治疗,只有对低血糖反复发作,特别是夜间低血糖患者应及时采取药物治疗,但务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