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窝积液有什么作用?
在怀孕初期,子宫呈锥体状,有顶臀径(头臀高),此时超声检查可见宫颈内可见一液性暗区,称之为“杜氏腔”;在妊娠12周后,随着胎儿的器官发育,羊水逐渐形成,胎囊下部的囊胚进入盆腔,形成羊膜囊,杜氏腔消失。如果妊娠早期未见明显杜氏腔,甚至直到妊娠晚期仍然存在,则称为“持续杜氏腔”或“过期杜氏腔”。
正常时,孕早期杜氏腔内有少量无回声区,随妊娠进展逐渐增大;若妊娠16周前无回声区直径≥8cm或妊娠16周后无回声区直径≥4cm,且持续至分娩,则可认为存在过期杜氏腔。 出现过期杜氏腔,可能是由于胚胎发育异常、绒毛缺血坏死导致羊膜炎症反应,引起羊水量增多形成。但并非所有的过期杜氏腔都由病理原因所致,约有1/3的过期杜氏腔并无阳性体征,而是在妊娠末期出现,在分娩后消散,这种情况属于生理性的,对新生儿也无影响。
有些孕妇在妊娠中后期反复出现无症状的感冒样症状或轻度腹痛,检查发现为羊水过多,经充分休息并口服镇静剂后可缓解,此类患者多为持续性杜氏腔者。因此对于此种情况,一般采取观察等待的办法,必要时辅以药物及放射治疗。而对于患有恶性肿瘤又合并羊水过多的患者,原则上应该行根治性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