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后会崩溃吗?

樊子妍樊子妍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现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出现经济危机甚至崩溃的可能性比十年或二十年以前明显增大了。 首先,我们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运作模式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层次上,既没有形成像德国、日本那样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结构优化体系,也没有像美国那样可以通过大量印钞票来解决危机的模式。我们既不可能像德国、日本通过放弃部分经济增长来换取结构的优化(其实,日德在战后经济增长中,GDP增长速度降下来同时没有增加失业,实际上是把增长平分了),也不可能像美国那样用印钞机来解决问题,因为我们不是美元区。如果其他国家也学美国人那一套,大量印发钞票,那么结果一定是所有国家一起通缩(因为钱变多了,需求下降了,每个国家都要保自己的产业,谁也不会先降价,这样,无论哪个国家多花钱还是少花钱都没有用,通缩是必然的)。而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是不可能采取这样的措施的。所以,中国的经济危机只能是结构性危机或者叫产能过剩的危机,这个危机是不可能靠印发纸币解决的。只有通过改革开放(结构调整需要时间,而改革往往要付出高成本),或者通过战争(最极端的情况是,作为全球唯一一个拥有核武的大国,为了扭转经济危机,可能被迫使用核武器,从而开启人类新文明)。

其次,我们在处理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时采用的战略是“扩大内需”,而这个战略本身是有潜在风险的,那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因为,无论是盖世神功还是广义货币,最终都是要用人民币来购买的,而现在能购买的东西主要是由中国人创造的(出口商品主要还是由外国人购买),也就是说,中国人民创造的GDP大部分都变为政府投资和居民消费了,剩下用来贸易顺差的那点GDP怎么抵偿巨额的货币增量呢?只有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一种选择。当然,我们可以通过进口更多原材料的方式减少对外贸依赖,但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更何况,我们现在进口的许多原材料是用来生产出口商品的,我们并没有真正买到这些原材料(譬如,铁矿石,我们出钱了,但是,我们把铁定单给了巴西淡水河谷,而其最大的股东是日本三井物产,日本三井又反过来把利润给了澳大利亚)。

总之,我们是用自己的GDP换来了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这就是牺牲了部分人(如农民)的利益来满足另一部分人的需求(扩大投资)。

尚朝成尚朝成优质答主

中国崩溃论是西方的惯用伎俩,每次出新花样忽悠大众之后,他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

上世纪80年代末1990年初苏联东欧一系列剧变,西方普遍断定中国将步苏联后尘,开始出现“苏联第二论”。随后这几年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方又开始出现“日本化”、“印度化”、“巴西化”、“印尼化”等等,即先肯定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然后开始分析与中国国情类似的日本、印度、巴西和印尼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停滞甚至衰退,从而得出中国也会重蹈覆辙的结论。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中国经济又一轮高速发展,西方不得不承认以上“论断”都不现实,于是便开始转谈中国政府不能实行自由民主政治,因此不能得到人心,“中国是暴君王朝”,从而又出现了“阿拉伯化”、“俄罗斯化”,即分析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和地区虽然经济发达但也难以根除贫富差距问题,最终爆发了“阿拉伯之春”,在俄罗斯虽然政治上已经西化,但社会仍然不稳,从而得出中国不会崩溃但至少会发生动荡的结论。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国力蒸蒸日上,而且执政党和政府也经受住了“阿拉伯之春”和乌克兰剧变的严峻考验,又开始出现“香港化”,即香港是英国殖民统治下高度自由发达地区,仍然无法避免“占中”乱局,从而认为中国也无法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实际上中国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独立自主发展出的道路,根本无法用以上任何国家或地区来类比,这就是中国特色的道路,不仅从苏联东欧一系列剧变、中东“阿拉伯之春”、乌克兰剧变,还有拉美许多国家和印度、印尼等的多次危机中检验出它的稳定高效,更在于这种道路本身是与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和传统相融合的,是中国人世世代代在生活实践中摸爬滚打出来的产物。尽管中国和其它国家和地区还存在许多共同点,在有些方面可以借鉴,但是那些西方“预言家”的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以及他们内心的善良却无法使他们承认这一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