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发展几代了?
中国的核能开发与利用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标志性项目都不一样。 第一个阶段是从1970年到1985年,这个阶段是中国启动核工业建设并探索商业化应用的十年。当时受“两弹一星”的影响,国家在尖端科技领域投入巨大。其中“两弹”中的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工作都在这十年间取得重大突破;而在原子能领域的应用方面,秦山核电站于1983年开工建设,成为我国乃至亚洲第一个大型商用核电站,为核能的应用打开了大门。 第二个阶段是1986年至2002年,这是我国加速推进核能应用的十年。前十年,我国在核反应堆的设计、制造等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同时开始着手第三代核反应堆的研发及建造工作。199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华山一号”核电机组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先进核反应堆自主设计的能力。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产化进程的加快,新一代核能利用示范项目相继上马,第三代核能技术的开发及应用逐渐成为主流。 第三个阶段是从2003年至今,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就是我国的核电“走出去”。2003年,我国第一座出口国外的核电站——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正式开工,此后又陆续有包括核电站、乏燃料后处理厂等在内的多个核电项目落成或开工建设。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不但成功带动了高端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的整体实力的提升,也在国际上赢得了话语权。
第四个阶段就是从十八大至今,在这一阶段,我国的核能开发与利用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从沿海到内地,从华北到西南,一批批新建或者改扩建的核电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第三代核反应堆更是以成对的姿态迅速崛起。 除了建设核电站以外,我国的核工业还在加速推进核能在其他行业的应用,例如核制冷、核供热等。而早在2013年,中核集团就成立了国内首家专门从事核供热技术开发的事业部,力求抢占未来核能发展的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