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不和什么意思?

郎胜利郎胜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就是说你八字中金太弱,需要补金。 八字中并不是每一个五行都需要旺,也不是说越旺越好,五行需要平衡,也就是“中和”。如果某五行太旺了或太弱了,就需要调节。调节的方法就是要进行刑冲克害,以达到新的平衡。

当然,这里说的太旺和太弱是针对某一五行在全局中的位置而言的。比如八字中金太旺,如果是生在夏天就很好,因为夏天金水相涵,金不旺也没事;但如果生在其他三季,金就不太适宜过旺了,就要适当泄气,否则就不好了。所以说五行忌什么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至于怎样判断五行是否偏废,主要是看八字当中某一行或某一字的数量。一般认为,八字中某个五行的数量(即该五行所组成的字),不能超过三个(含本数),超过三个就属于偏废。比如八字是金木水火土,如果全有,并且五个字每个都出现两次以上(包括本数),那就属五行皆备,很健全;如果只有四个,那一个就是偏废,就需要补了。 怎么补呢?有两种方法可以调候,一种是制,另一种是助。

1、制,就是用克制的方法,用其它七个字来抑制需要加强的五行。这种方法一般是针对五行太过的人。比如说,八字中金太旺,就可以用木来制。因为木能克土,而土是生金的,所以木就是金头的克星。八字中金太旺的人,适宜佩带木质饰品。

2、助,就是直接生帮需要加强的五行。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八字中该五行偏废的人。比如说,八字中火太弱,就可以用水来助。因为水能生火,这样八字五行就能达中和。八字中火弱的人,适宜使用五行属火的饰品。

史修溱史修溱优质答主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和,即相生相克达到平衡。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想。中国传统上认为,天下万物皆由五类元素构成,这五种元素被称为“五行”,它们分别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相生相克,制约平衡,推动事物不断变化发展着。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陈必不久,周谚有之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故《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三后之姓於今为庶,卿之子孙为洲渭之仆,天命无常,於此取之。今陈怒其民而屡用之,天将灾之,其蜂起而用之,能无亡乎?子姑居之,其将有变乎!”

杜预注:“此言陈公骄奢,无恩於民,但见高位可以得志,无由知天命当去,不可久立。”

陈是夏代禹的后代建立的一个国家,在春秋时期,有个人叫孔成子,他预言陈国一定会灭亡。他的朋友很奇怪,陈国现在不是正处在鼎盛时期吗,怎会灭亡呢?孔成子讲了一个故事,说一个楚国人渡江,船工唱着歌说:“这陈国呀,不久就算完了;”楚国人就问他,这话怎讲?船工就把两手举过头顶说,看到那里有一堆石头,就说,你看,那里有一堆石头,被江水一冲就成为沙滩了;江水被沙滩一堵就往高处流了,高处哪有石头抵挡得住呢,那么就冲成深潭了;有水有潭,上面又有石头,这石头又会掉到水潭里去;石头入水,江水又流回原先的地方。这是什么道理呢?那就是因为自然界的五行之理在运行的缘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楚国人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一定要去看看。可当他回到原处的时候,哪里还有江水?都枯干了。那船工唱的哪句歌呢?叫做“石田平陵”,也就是楚人所见。意思是说,石田本来是很不平的,也可以变得像平陵一样平,事情是变化莫测,难以预测的,这也就是“五行不和,其国必败”的意思。

这个寓言故事就是说天下万物,都是由五行构成的,五行之性皆可变,国运亦然。

后人由此总结出一个八字成语——五行不和,是说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性质不调和,不能相生相克达到平衡状态。引申开来,指一团体内部不和,各种矛盾纠缠交织。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