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野味最好吃?
我吃过很多野味,到现在能记得起来的,除了少数鱼肉之外,多数都是鸟类的肉。 先说最奇葩的,我吃过一种鸟,叫树蛙,长得跟青蛙一样,但是个头要大很多,腿也非常多,皮特别嫩,炒着吃味道不错。还有一种是锦鸡,黄色的那种,肉还挺不错的,炖汤很不错,可惜现在都没有了。
再说海鲜方面的,我吃过虾蛄(海虾),虾蛄味道还不错,油炸好吃。另外就是鲍鱼,我吃过野生鲍鱼,新鲜鲍鱼做出来味道很好,但是后来吃的人工养殖的鲍鱼,口感就差多了。 再说鸟类方面,我吃过野鸭子、野鸽子,野鸭子的吃法很多,清蒸、卤制、爆炒都行;野鸽子一般用来炖汤喝。还有斑鸠,也用于炖汤,味道还可以。
我最喜欢的野味是野鸡,这玩意儿肉质细腻,不粗纤维特别多,味道比家养的鸡肉可要鲜多了,并且骨头很软,很容易就脱骨。以前我在山上露营的时候抓过不少野鸡,用干粮和捕兽铁夹吸引过来,然后徒手擒拿,那感觉真的挺美妙的,哈哈~~ 接着说说比较贵的野味,我吃过一只鸟,叫松雀鹰,这玩意儿在东北很常见,但是一般人没吃过,我当初买的时候,那是真贵啊,一只翅膀就百十来块,不过吃起来还真不算差,炖汤不错。另外还有飞龙(银狐)、天鹅、大雁什么的,这些野味都挺贵的,我吃的次数不多。
最后说鱼类的,我能记起来的有狗鱼、鲶鱼、鲇鱼等,狗鱼我印象里好像不怎么好吃,鱼骨头太多了,鲇鱼的味道还行。 还有一次别人送我两条鱼,说是鲟龙鱼,这个鱼我留着了,放到现在应该已经坏了,所以也就没吃到,不过听人家说鱼肉很鲜嫩,像是吃豆腐一样。还有鱼翅,我不喜欢那个味道,所以也没吃过。
猪肉
自古以来人们就说,在打仗的时候,有两样东西最重要,一样是粮食,另外一样就是女人。这两样东西是战斗力的重要根源,因为有了粮食,人就有劲打仗;有女人,人就有心打仗。
在1931年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期间,在广大沦陷区,日本侵略者为了战争需求,大量掠夺粮食和劳动力,把老百姓的“口粮”和“口力”都抢走了,人们就吃树根草籽和观音土填饱肚子,就靠扛木头和抬卡车苦役般得干活。不但如此,在日本侵略者横行霸道的阴影下,广大百姓连家里的鸡鸭猪狗都保不住,常常被人偷了送去进贡日本军队,甚至于自己家里喂的猪拉了小猪娃,连着母猪也被抢走了。有一首流行歌曲,其中就有“他们抢走了我家猪娃和猪妈妈”这句歌词。这种情况下人们吃什么?“野味”,包括蛇、鼠、獾等。
当日本侵略者投降了,人们可以安生生活了,能吃到“细粮和猪肉”了。解放战争打起来了,广大解放区军民连老母鸡都给部队拉走了,还有多少人能吃到猪肉?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经过1959到1961的困难时期,农村里开始能余粮了,人民公社也开始规划养猪了,从那时起“猪肉”才进入农村家庭的日常饭菜中。所以,在那个时候,猪肉可是上不得台面的“野味”。
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人们的生活普遍变好了,不但可以吃到猪肉,鸡、鱼、虾、鸭也都能吃到,再后来“瘦肉精”的猪肉、注水肉、喂猪饲料中有“添加剂”的猪肉都被吃到了。在现在人们看来的“野味”中,猪肉算比较便宜好买了,但也真不敢放“大兴”、“二斤”、“小野”那样的“野味”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