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属于五行属什么?
这个五行说起源于道教,后来被玄学吸收并发扬光大了! 这个理论起源于《周易》,在《易经·系辞传》里有这样一段文字:“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盖取象于乾坤,是顺乎天而设教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黄帝和尧舜这两位上古帝王,他们身上穿着的衣服,是按照乾坤之象来定的形制,即上衣象征天,下衣象征地,然后才制定出尊卑有别的上下秩序和礼法制度来治理天下,这种秩序是从自然界中得到的启示的。
后人根据这段文字把自然界的物体分为五大类,即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范畴。这五种物质分别是: 金——代表颜色是白色,具有光泽,能够发光的东西; 木——代表颜色是青色,具有生长、发展特征的事物; 水——代表颜色是黑色,具有流动性质的事物; 火——代表颜色是红色,具有高温燃烧的性质的事物; 土——代表颜色是黄色,具有承载、孕育事物的属性。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其实是非常浅显的,因为现代科学早就证明了一切物质都是电磁波,都具有光电的属性(任何物质只要加电荷都有辐射),所以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其实是电磁波的不同形态的表现。 但是古人没有这个科学认识,他们把一切自然现象都归为阴阳两类,其中阳包括阳光、热、气等,阴包括云、雨、雪等。
古人非常聪明,他们将一些难以理解的自然现象用阴阳这两种符号来表示,然后再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加以细分,这才有了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的雏形。 比如:以太阳为中心,地球为第二层球体,此时形成“太阳(阳)—地球(阴)”的结构,那么这一结构产生的电磁波就归入到“火”行里去了,因为磁场的形状像火焰(古人在没有发现磁场存在的情况下将一切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都归于神话,于是就有了“火神祝融”,“水神共工”,“雷公”,“电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