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番禺何贤?

储柏众储柏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 作为医院,其诊疗量、手术量、住院量在南方地区排名居前(仅次于中山二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脑科医院,其手术量和住院量更是排在全国第二,仅次于天坛医院,高于复旦的华山医院和上海交大医学院的瑞金医院等著名医院。

2. 作为基层医生,我接触的不少患者都称这家医院的神经外科为全国最好之一了,当然也有说第一的,不过我不是很相信,因为毕竟每家医院有每家医院擅长的治疗领域,没有哪一家医院是全能冠军的。

3. 作为普通人,我是在2013年1月5日第一次前往该院咨询开颅手术的事宜,当时我的父亲因外伤导致颅内出血,医生建议立即动手术清除血肿,否则有生命危险。但是,当时我对这个手术不太放心,于是先后到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咨询,两家医院均建议立即动手术,于是我们在三天后(1月8日)在该院做了手术。术后的一个月里,我们每隔一天就去该院的神经康复科复诊。总体来说,我对这家医院的印象不错,不管是门诊还是病房,护士医生的态度比较好,让我觉得比较亲切,很少看到他们发脾气或者刁难病人和家属。

4. 作为患者,我在2016年7月底因为头疼在知乎上看到关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的相关问题及答案,由于时间较晚,已经接近下班时刻,所以担心看专家要排队,于是看了普通医生的门诊。令我惊讶的是,那个周末的下午,我在楼下挂号窗口只挂了普外科的普通号,然而却在楼上见到了那位医生,他正在给另一个患者看病,我上前询问能否加号,他说可以,于是我把药交给前台,让他帮我把药交给医生并开具药方,然后到取药窗口拿药。总体感觉,这位医生医德很好,不嫌烦,会耐心听你讲完病情,然后给你提出意见。

轩辕芳义轩辕芳义优质答主

何贤(1891―1980),广东番禺人。清光绪九年(1883)出生于香山县一个商人家庭。9岁入私塾,17岁进广州培正中学,29岁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初于香港医馆自行行医。

民国2年(1913),何贤偕同胞妹何蕙芸回广州,在维新路创办了规模较小的“惠爱医院”,翌年3月携胞妹何少慧同到家乡石楼镇,把妹婿欧阳耀华的住宅扩建成“私立爱民医院”,有病床19张、医务人员10名。后随病患者增加,医院扩建,病床增至210张。何贤任院长,先后在广州、香港聘请了100多位医界人才到爱民医院服务。

50年代后,何贤响应党的号召,将“爱民医院”、“惠爱医院”先后献给国家,易名为“何贤医院”、“何蕙芸医院”,他被人民政府先后聘为卫生部顾问、中央卫生部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理事、广东省中南医院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并继续投身于医疗卫生事业。

1957年被划为“右派”,1962年落实政策后,仍被留在原医院“监督使用”,直至60年代末。1979年,复查甄别时恢复了名誉。他继续从事对传染病的研究和诊治,在70多年医疗实践中,对儿科发热、伤寒、疟疾、鼠疫、霍乱、流行性脑炎等疾病都有独到的治疗方法和研究心得。先后在国内外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10多篇,专著10余册。1980年3月在广州病逝,终年90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