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属于五行属什么?
属木,姓名学字,读音su(四声) 详细解释如下: “宿”的繁体字。 从宀从息。“宀”意为“房屋”;“息”表示栖息、休息,引申为居住。合起来表示“住房子”。本义:住宿。
《礼记·玉藻》:“行,不宿于野。”“宿”又指留宿、暂住。《论语•述而》:“由,诸君知之者甚多,莫如子达。”
注:“子达,鲁人也,习于礼,敬重大夫,未尝愈疏。” 郑玄注:“未尝逾疏远君也。”朱熹注:“未尝逾越疏远,不以尊贵待人故也。” “宿”还借代夜、夜晚。《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朱熹集传:“此言妇人思念其夫远行,而自伤憔悴。”
在天干中,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汉字,“壬”和“癸”属于水,按着古时候的易理和术数知识,把壬归为阳水,癸归为阴水,水有流动、通达、变化大的特点。所谓流动、通达、变化大,就是水行的特点。
在地支中,十二个汉字,申、辰、亥三个字和亥的末笔相连,也就是这三支包围了癸水,而癸又归类为水行,水能生木,所以这三个地支就属于五行中的“木”。申和亥在中间隔着辰,申属阳、亥属阴、辰属阳,申、辰两支包围了壬水,水能生木,所以这三支也属于“木”。
“戌”字末笔为戌,戊为土,在戌字里面,戌末笔包围了戊土,所以戌字属于“土”。“巳”字两笔像烈火腾空的形状,中间一横表示燃烧后灰烬阻了火势,被阻的火势就要爆发更凶猛的火焰,火势越来越大,表明火的特性是越来越旺,即为纯阳,“巳”字周围又包围了一个“丙”字,丙又属火,所以“巳”字也属于“火”;“午”字像一束烈火高举空中,被烈火烧烤的大地已经出裂纹,表明烈火的热量已经用完,有气无力,即为纯阴,“午”字周围又包围了一个“丁”字,丁又属火,所以“午”字也属于“火”,这两个地支字正好一为阳火,一为阴火,合称“阳午丙火”和“阴午丁火”。
“寅”就像一把锋利的刀斧,并且斧背向上,表明斧正待砍劈,即为纯阳;“卯”字像一株小草被刀斧砍劈后破土发芽,表明已失去砍劈功能,即为纯阴,砍劈是木的本性和功用,所以这两字也属于“木”。
“子”字像一个孩子落地受生一样,孩子落地就有呼吸和循环,水是生命之源,也离不开呼吸和循环,所以孩子和水也有关联,包围住一个“癸”字,癸字又属水,所以“子”字属“水”;“丑”字像装粮食的缸,这缸里就装了一个“己”字,己字又为土、为胃,胃的功能是消化、吸收,因此也属土,“己”为阴,所以“丑”字也为“土”。
“辰”字由一个“虫”字隐含在里面,像一些水中昆虫在水中生长,另外,“辰”字上面像太阳,是白天,下面包围了一个“乙”字,乙字属木、在水火中也是木的本性,所以“辰”字按古时候的易理和术数知识也属于“土”。
“未”字外围是由草木从大地中生长发芽后在风中摇摆、舒展的样子,中间还包围了一个“己”,己字属土、为脾,脾的功能是散精、转输,所以“未”字也属于“土”。
“未”字是由“未”字演变而来,未字由“末”和“禾”字组成,外面一个“末”字,表明“禾”是长在最末的一样东西,禾,古代为谷物类的总称,由禾长末,表明禾已经长好,可以收成、可以食用,所以“未”字也归类为“土”、“成”和“食”。
“酉”字是盛酒器的形状,周围包围了一个“辛”字,辛字在《说文》中注释为“金之坚也”之意,金属要经过提炼、提纯才能坚固,所以“酉”字也包含有“成”和“食”,因此“酉”字也归类为“金属”。
用天干地支记时辰,也是从夜半子时(晚上11点到1点)开始记起,每两个小时称为一个时辰,子时为夜里11点到1点,丑时为1点到3点,依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