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6月是什么五行?
先简单说一下,我国古代纪年法有三种,分别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其中以干支纪年法最为悠久。 “甲子”,“乙丑”,“丙寅”……按顺序往下排就是了——其实这就是十二地支在记年月日时的用法(所谓“六十花甲子”)。 那么什么是天干呢?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十个字。
其对应的五行是这样: 甲为木,乙为木,丙为火,丁为火,戊为土,己为土,庚金金属性,辛金亦属金,壬水为木,癸水为土。 接下来是重点。因为农历闰六月是一个阴阳合一的月份,这个月有六个公历日,那么这一个月就拥有两个阴历月以及四个公历周。
因此在这个农历月期间就有五个节气,每一个节气都有相对应的十二地支。 假如第一个星期一是芒种节,那么对应的地支就是庚午;倘若第二个星期一是小暑节,那么对应的地支便是辛未……如此依次推下去。
而一个节气往往又包含两个中气。所以闰六月的最后一个公历日往往既不是大暑也不是立秋,而是大暑或立秋的中气。 而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这一天,既是太阳进入天秤座的日子也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时间点不早不晚正好处于阴历七月半前后。
从夏至开始,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则一天天增长,到了冬至那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之后的春分白天和黑夜再次均衡。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等等,都是反映四季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