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的五行属什么?
“拾”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说文》中有云:“拾,取之也。从手,声。”就是说,“拾”就是用手拿的意思。它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会意字。由“又”(手)和“矢”组成。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里的“箭”就是“矢”,“弦”就是“又”,“不得不发”就是“拾”。可见,“拾”最初指的是用双手接住射出的箭。 现在我们所说的“拾”字,有一个读音、写法与“拾”相同的字:“纸”[shi4]。但它们的来源是不同的。“纸”字的本义是指用树皮等材料制作的薄片材料;而“拾”的本义则是捡取之义。两者并非同一来源。 “纸”最早见于西汉时期的简牍文字中,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广泛流传开来。现在所看到的“纸”字,是从唐代起的字形。由于古代纸的来源主要是植物纤维制成的纸浆,所以有“纸寿千年”之说。
目前,现代汉语字典一般收列“纸”字,而不收录“拾”字。但在古书中可以看到用“拾”字组词成句的现象。如《战国策·燕策二》:“吾不忍其觳觫,故购之,何如?”其中“购”字就通作“拾”。又,《孟子·梁惠王下》:“王使人之,曰‘寡人将试子’,奚如?”其中“奚如”的“奚”也是“拾”。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我们现在所用的“纸”字比“拾”字要早得多,但在一些词语中,“拾”字却出现在“纸”字前面,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人们在使用汉字时,习惯上把“纸”写成简体字,把“拾”写成繁体字。当人们看到“纸拾”这两个字时,由于“纸”字简化了,“拾”字繁化了,所以很容易把前者读成后者的音shí。这样,就把“识”字给弄错了!其实,“纸拾”应读为“zhǐ sh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