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在五行属什么?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古人对事物分类的方法而已。这种方法现在也有用,比如我们一般说一个人“性情温和”或“性情刚烈”,这就是对性格的分类方法;再比如我们评价一个演员“演技过硬”或者“角色塑造力强”,其实说的就是演技,这也是对人类能力的一种分类方法。
而古人用五行来区分属性的时候,也是根据事物的特征来判断的,如“金形”、“火形”等。 不过现在很多人都忘记了五行的含义是什么了,只知道是一个分类工具。所以有些人听到“五行”两个字就觉得这肯定和中医有关(毕竟中医经常用它)。实际上五行是上古时期就有的概念,比中医早多了。
那么,易经和五行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问题很好笑——就像是在问“我和你妈同时掉进了水里,你先救谁”一样愚蠢。因为我就是易学家啊!(▼皿▼#) 关于《周易》和五行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郑玄的看法: “天地之间,阳炎之气上升,遇阴则雨,雨停止后,天地之间充满了水气,于是太阳又出来照耀万物……如此循环往复。所以天在上为阳,在东方为震,在南方为离,在西方为兑,在北方为坎。阴阳之气各有所属:阳为刚,阴为柔。刚与柔相互转化,因此才有了各种事物的存在。
也就是说,五行不过是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罢了。这种思维方式影响了中医学、中医学使用了这种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在研究《黄帝内经》时看到了这种方式的存在。同样道理,我们在学习中医学或是研究中医学时,也会影响到我们对《周易》的解释。
简而言之就是:《周易》→五行→中医 注:本文所引用材料均出自刘俊文主编的《古文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