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租界在上海哪条路?
旧上海有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之分,两租界以黄浦公园为界(即今南京西路、铜仁路的静安寺)。 当时的法租界范围非常大,包括今天的徐汇区,长宁区的大部分以及浦东新区的南半边。由于当时没有明确划定法租界的边界,导致现在大家对“法租界”的范围认定存在分歧。
我读了姚建龙的《旧上海租界通史》与夏晓虹教授的《晚清上海乡绅张园》,二位作者都对法租界做了界定,如下: 严格来说,我们所说的法租界,是指上述三个地方的交集,即现在的徐汇区。但读者朋友也不用陷入“法租界”定义的困惑中无法自拔,因为本书在谈到具体的事件时,会说明该事件发生的“地方”,如果该事件出现在今天上海的北部,则用“北方法租界”指代;反之,则为“南方法租界”。这样就不会引起歧义了。
值得一提的是,1943年法租界被收回后,原来的法租界居民并没有全部迁出,而是留在了新划定的公共租界内,这些“留法派”被戏称为“法租界还乡团”。
俞驰优质答主1. 当时上海有四场,分别是公共租界、法租界和日租界及华人租界(又称华界);
2. 目前上海的西面是静安寺地区,其前身就是原公共租界的北边-静安区;
3. 西边的闸北区目前还保留了不少旧式里弄和石库门房子,其中有不少都改造成了咖啡馆或者酒吧;而西边的徐汇区则保留了原法租界的许多建筑。这些在百度地图上都能查到;
4. 在南京西路南段的新静安公园附近有个“大宁灵韵”小区,该小区正大门对面的大宁公园内建有一座古罗马风格的圆形拱门,据说这是模仿的巴塞罗那的“高迪之家”(不过我认为更像巴黎的协和广场)。这座拱门的上方还有一座白色大理石雕像,雕像的人物形象是古罗马诗人奥维德(也是罗马神话中的爱情女神,因为其作品《变形记》而闻名于世,并由此成为拉丁文学的代表性人物)坐在一把巨大的罗马式雕塑上——当然,这样一座造型夸张又极具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雕像也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法国巴黎著名的卢浮宫;
5. 作为世界文化名城,除了以上,还有不少历史建筑和景观可供参观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