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归属哪里?
从地图上看,成都是四川盆地的一个“窗口” ,北有剑门关、广元,西有汶川,西南还有雅安,南面则是川东南的丘陵地带。 从历史看,古蜀国的开国君主蚕丛氏,定都所在就是郫县(今成都市郫都区)。后来的蜀王柏灌、鱼凫都继承了这个传统。直到公元前三世纪中叶李冰任蜀郡太守时,才由郫县迁往成都,并在都江堰灌溉系统的支持下,将成都平原发展成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李冰以后,西汉时期的成都王刘璋、东汉时的公孙瓒、曹魏时期的姜维以及孙吴和西晋时期的大司马张昭等人都定都或称王成都。东晋十六国时成汉王朝建立,国都仍在成都。 南北朝时的萧梁在四川设立了益州府,而侯景则称帝于成都。到了隋朝,由于隋炀帝的残暴,导致河北和山东地区出现了瓦岗寨农民起义军,其领袖李密以洛阳为中心建立了政权,国号“魏”。
隋文帝杨坚派大军征伐李密时,为了切断李密的粮草供给,于是隋兵一路烧杀抢掠,直接打到了蜀地。当时李密的部将殷祖德屯兵成都,见隋兵来势凶猛,遂献城投降。 从此之后,隋唐时代中央政府一直把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重要军事重镇,并在成都设置了军府。
唐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赵公太宗李世民就是蜀人,他即位后曾先后两次幸临蜀地,对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唐朝后期,黄巢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关中,唐朝宗命卢龙节度使朱温讨乱,结果朱温叛唐,并在长安称帝,国号“大梁”。这时南方的蜀地出现了前后两个政权,一是王建建立的前蜀,二是孟知祥建立的后蜀。
宋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这种体制下的地方行政区划往往实行的是“路-州-县”三级制,其中路是省级行政区,统管几个州的政事;州是地级行政区,管着几县的政务;县是一级行政机构,直接管辖数个乡镇。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在蜀地设立了益州路,领益、梓、利三州及成都府、彭州、阆州等十县。
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取消了中路和中书省的建制,全国设11个行省,始称“省”,作为一级行政单位。四川为嘉陵江以东的西蜀之地,属陕西行省。
明朝继承了元朝的行省建制,但做了适当调整,废除了元末设立的北京行省和云南行省,在全国设立13个布政司,四川隶属于四川布政司,治所在成都。同时明廷为了加强军事防御,在成都及周边地区设立三座卫所,分别是由东北至西南走向的绵州卫、松潘卫与永宁卫。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破太原,驻守那里的明将领唐弘礼率军退守咸阳,后被俘,陕西宣告沦陷。次年正月,李自成的义父高迎祥在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被清廷总督周遇吉射杀,李自成败逃,至此西安附近的陕甘地区基本落入清廷手中。
清廷入主中原后,为了巩固统治,在四川进行了三藩之乱的平叛战,清圣祖玄烨曾亲自督师,平定孙延龄、王辅臣等叛军的武装斗争。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贵州遵义发生叛乱,云南乌撒(今威宁)土知府何玉亮又勾结贵州水西(今贵阳)的土官安坤起兵响应,一时蔓延到四川西部边缘的巴塘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