钘五行属什么的?
【五行】的“行”字,在《新华字典》里的解释是: ①行走的道路;②走路;③用以表示事物的多少、时间的长短等;④表示进行或将要进行的动作。 “五行”中的“行”是指后两种解释中与“金木水火土”相对应的第三种和第四种意思。 为什么要强调“五行的行”字具有这些含义呢?原因就在于这些含义都跟“走”的意思有关系,而“走”在古代有一个读音xíng。 现在我们来看《史记·封禅书》里的一句话:“秦始皇初并天下,令丞相李斯追念黄帝之功。……以水德王,号称皇帝,十二年一巡狩,用事东方。”这里的“用事东方”的“用”字的古音就读作xíng(现在拼音是yòng)。 再来看《周礼·考工记·匠人》里的话说“夏后氏用九”中的第一个“用”字也是如此。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夏朝人用九”,这个“用”也是读作xíng。 再来看看《论语·子罕》中的一句话:“子欲居九夷。”其中的第一个“用”字也作此解。 “五行”中的“行”字应该读作xíng。
需要指出的是,在汉代的文献里这个“行”字经常写作“亍”或者“辶”。 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里有“驰骋骛行”的句子,其中的“驰”和“行”都写作“馳”或“辵”。 《汉书·王嘉传》里有“驾驷马,衣锦衣,冠锦巾”,其中的两个“行”字也都写作“亍”或者“辶”。 如果按照前面对“五行”中“行”的解释,那么上面的句子就应该翻译为:(皇上)骑马沿着弯曲的小道前进。 这种写法,我认为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