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是哪家?
“阴阳”,从广义上来说是指自然界中相互对应、相互制约的一切事物及其现象;而“五行”则是基于古人对自然界的长期观察所总结出的五种属性。 《尚书·洪范》记载了“五行”的起源:“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行俱备矣。”在古人的认识里,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构成的,它们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因此后来五行又被用来概括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 “阴阳”与“五行”被看作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两个重要范畴。
阴阳理论最早出现在商周时期的甲骨文中,它是中国古代先民通过观察太阳升起和降落而形成的有关天文历法的符号系统,用以表示白天和黑夜、夏季和冬季、温暖与寒冷等相对意义。 战国中期以后,阴阳学说开始被用于解释社会人事问题。如《战国策·齐策》言:“凡兵者,阴也;国者,阳也。”“故明君制民之器,其取法焉。”将阴阳用于政治统治,这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外儒内法”治国理念的体现。
汉代的儒家大师董仲舒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两种阴阳相互作用的力量,即所谓的“阳明”和“阴德”。前者使人仁、知(智)、礼;后者使人情欲。两者相对而立,相互消长。他还以阴阳来解释命运,认为是阴阳决定了每个人的不同命运。 后来,道教吸收融合阴阳学说,将其发展为自己的重要教义,并广泛用于养生、炼丹等方面。
而中医界一直沿用着阴阳的概念,并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从而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医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