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为五行什么影响?
题主是问进入五行的意义吧! 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是主张顺其自然、不干预自然规律的,所以是反对祭祀和占卜的(《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阴阳家则是致力于研究天象、气候、地理等自然规律以便趋吉避凶(《史记·孟荀列传》:“至如孝武皇帝,崇礼官而息百家之论,定郊祀之仪,中兴后世,遵而不失……及至元帝,乃复求验鬼神之事,则朝臣直之者何也?”)。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奴隶制瓦解,诸侯争霸,战伐不休,天下大乱,人们迫切需要有一种高于人间帝王统治的神祇来约束君王,于是天人感应之说应运而兴。
作为诸子百家的阴阳家自然也顺应时代需求,开始神化自己,将阴阳五行说成是宇宙间的最高法则,连君王也都受到它们的制约(《淮南子·天文训》:“王者法五行,五行更王。”)。至于它怎么制约君王,就是另一个问题(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见本人以前写的这个答案: ))。
这样,原本属于天文气象、地理等的阴阳五行学说了却成了人间统治者必须遵守的至高无上的法则,其权威性甚至超过了人间帝王。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其实焚的是民间所藏《尚书》、《诗经》之类记载着周代史事与儒家思想的书籍,而不是五经,否则孔子早就成了焚书坑里的冤魂了。
汉武帝时,董仲舒又提出“独尊儒术”,实际上是把春秋公羊学派的那一套阴阳五行学说融入儒家经典之中,使它们变成了宣扬新皇权威的经典注释。这样,儒家的经书不仅被尊为至圣,还被赋予了指导人间政治的伟大使命。从此,儒生们一边诵着“天之历数在汉殿”(南朝·梁·萧统《文选序》),一边书写着“五世再逢春”(宋·刘克庄《沁园春·丁酉除夕》),颇有一股主宰宇宙、天地不在我心的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