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应该除权吗?
从经济学角度,股利是否支付、以多大金额和什么方式支付,这些都是公司经营策略的范畴,而不是由市场力量决定的。如果一家公司处于竞争激烈的市场,为了保持或扩大市场份额,有可能选择减少甚至不发放股利;反之,在行业领先的企业可能因为经营形势良好而提高股利发放率。 不过,目前A股市场还是以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居多,这跟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背景相关。 A股市场建立之初,借鉴的是香港的交易模式,当时上市公司较少,且绝大多数为大中型企业,因此采取的是差价交易模式,即不考虑股价因素,仅通过低买高卖赚取买卖差价。在这种模式下,上市公司发放股利就会存在一个问题——分红之后股价下跌,股东损失了本金。显然,对于追求绝对盈利的散户来说,会大大打击他们的参与积极性,这对于刚起步的A股市场无疑是巨大的伤害,所以最初的上市公司是不会有勇气也不会情愿发放股利的(即使发也只会有微乎其微的比例)。
后来,随着股市规模的扩大,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以及注册制改革的推进,更多的业绩平庸甚至恶化的公司被纳入了上市的标准,这就使得市场上总体股票的价格出现了上升。对于那些原本就不太注重业绩的投机者而言,每股1元的利润或许比不上股价的高涨带来的收益,于是股利就变成了无关紧要的东西;而对于那些本就对上市公司业绩质量要求不高,只要股价能上涨就行的投资者来说,送股、增发甚至连续亏损都不在话下,因为他们只关心短期内的收益率。在这样的市场中,无论上市公司是否经营改善或者现金流充裕,是否应该发放股利已经不再重要,或者说不需要再考虑股东的权益,因为投资者本身的预期就已经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