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什么克金?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是普遍存在的,且不断进行着相生相克的运动变化,维持着自然界中各项生物功能活动的动态平衡,这正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思想。五行相克是相克有序,比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次序不能颠倒。如果颠倒了次序,五行的结构就会受到破坏,引起相应的病理变化。
在五行制约关系中,当相克太过,或是乘侮不及时,导致了过度制约和反向制约时,则会导致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紊乱,形成疾病,这在中医当中,称为五行相克太过,或是反克(即相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相克关系失调。
1、相乘:相乘就是过于克的意思,是五行相克关系失去平衡后,事物间相互制约太过的病理性变化,其次序与正常相克的次序是一致的,因为过度克,超过了受克方的承受极限,会引起受克方被过度克制,这样被克方不足,导致克方不受制约而更盛,两者对比之下,导致平衡失调,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出现一方太过,一方不及的病理变化。
比如:木气太旺损伤了土,木太过必定乘侮了土,木气正常的时候克土本属正常,但木过旺克土太过(即乘土),这使木太过,土不足,中气被伤,形成肝旺脾虚的病证。所谓“肝气乘脾”就是木旺乘土的临床表现。其他都可以类推,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难经·73难》中说:“制,有余,行不及也”,就是指相乘而言。
2、相侮:相侮是指反向侮克的意思,是相克的反向变化,其次序与正常相克的次序相反,“侮”表示反克。比如:木太过克土,土在正常情况下是克水的,然而因木过旺,则土被制约过甚而致土衰,衰则制水能力不足,导致水来反侮土(即反克),而致肾水凌脾土,形成木旺侮金的病证;这就是指的五行相侮。所谓“制,不及,有余行也”,就是指相侮而言。
总之,相克关系主要包括正常相克和相克异常两方面,相克异常就是相乘和相侮,是乘侮太过,或乘侮不及,破坏了正常的平衡协调关系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