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成都第几?
从GDP来看,双流区是成都市的经济第一区;但若论财政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双流就排不到前面了——这主要是因为双流区作为航空经济先行区和天府新区的地理屏障,需要承担大量的基础设施、生态补偿等费用,影响了经济收益。 2016年,双流区的GDP总量全市最高,达到3189.4亿元(比上年减少57.3亿元),比上年下跌1.8%。
但同期成都全市的GDP却实现了8%的增长,达到12329.5亿元。
按这个增速计算,五年前双流区的GDP相当于现在的武侯区。但随着经济的下行和转型升级的推进,未来GDP排名靠前的区域争夺战将更加激烈。 同时,虽然双流区的GDP在成都市17个区(市)县中排名第一,但GDP的增幅却是17个区(市)县中最小的一个。
2015年,国家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而此前我国的城市发展策略是在城市规划中强调“大城市带大乡村”。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近几年成都一直致力于建设中心城市,扩大中心城区的人口和产业规模。 但人口总是向中心区汇集的,产业也是如此。为了抑制这种集聚效应,成都市政府近年来在土地供给方面对中心城区采取了极为严格的管控,新开发的土地资源主要集中在近郊区域。
随着这些区域的土地陆续上市销售,一些产业和人口也不断向这里聚集,对缓解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导致了部分区(市)县的GDP虚高,而一些原本经济实力很强的区(市)县却在GDP排名中落后,诸如青羊区、锦江区等。 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看,青羊区和锦江区分别排名第10位和第11位,而武侯区则排在倒数第二,仅高于温江区。这反映出这些年成都城市发展所走的一条“摊大饼”的路径,也是造成当前交通、环境等社会问题的根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