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牛角有什么作用?
牛乃天赐之美味。《韩诗外传》载,舜南巡,路过雷泽(山西永济)时,有老父鼓盆而歌,舜问其故,答曰“以舜至孝,感神致福,天将赐舜以天下”,并唱了一首歌祝贺他,其中“庆贺舜帝,五谷丰登;庆贺舜帝,牛羊遍地!”这两句脍炙人口,流传甚广。可见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已经认识到牛的神圣性和食用价值。 《周礼·天官·庖人》载,周代已有专职宰牛之士——“庖人”,掌祭祀、宴享时“宰”牲之事。《论语·乡党》也记载孔子对宰牛之事颇为精通,杀一头牛,从“剥”皮到“醢”肉,连刀法都讲究起来——割下去的牛肉必须“齐而不乱”。可见牛作为祭品和佳肴,早已为中原始祖所重视。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汉人开始食用牛肉。东汉后期,佛教传入中国并在社会上流行开来,佛经中有“烧猪、烤羊、熏驴、灌马”等记述,这或许是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烤肉”最早的记载。到了唐代,牛肉和羊肉都是贵族和文人墨客桌上的常客了。杜甫的诗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描绘的就是边塞将士吃牛羊肉的情景。
宋元时期,牛羊肉的吃法已经多种多样,涮(泡)羊肉、烤羊肉串儿等等,见于文字记载的各种食物中。明太祖建国初期,北京有一项法律叫作《禁民烹牛条律》,明文规定:“凡民间蒸煮燔炒,俱不许用牛乳及一切牛物。如犯者,杖八十,休息。再犯,再加一等,流徙。”可见明代之前,汉族是严禁食用的,只有少数民族才有这个特权。 那么,为什么明朝要禁止吃牛肉呢?原因并不复杂。
第一,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苦,幼年流浪时曾讨吃过邻居家的牛,因此对吃牛有天然的反感;第二,朱棣迁都北京后,北方蒙古骑兵的威胁日甚,为了稳定军心,永乐十九年明廷颁布旨意,“禁军民采买、宰杀、卖炖牛、羊。” 不过,朱元璋和朱棣都没有能成功做到绝对禁绝百姓吃牛肉。朱元璋死后不到三年,朝廷就允许南京市民自由买卖牛肉了。至于北京的禁令,到嘉靖年间也在渐渐松弛。到了清代,满汉全席中已把“涮羊肉”列为“上八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