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辇五行里什么意思?

区锦雯区锦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凤辇》是南朝梁武帝萧衍所作的一首七言诗,全诗如下: 止水含清玉,轻云拂绣罗。风钿吹鬓影,雾鬟垂发朵。 镜圆新月上,檀口一齿香。未语先流眄,宜笑复倾城。 桂香浮夜月,竹露滴秋霜。此时沉醉处,高枕足风光。 这首诗是皇帝们“风雅”生活的一个剪影。

“风流”的典故来自晋代贾谧,他是汉武帝刘秀的外孙,长相很帅又是才子,因此满朝贵妇都想把这小子据为自己所有。当时公主和嫔妃们都喜欢结交文人学士,以彰显自己的风雅。于是,我们就能看到“风流”这个意象:能写诗写字、谈今论古的才子,和貌美如花的公主们。

而“凤辇”则是一种代表帝王之家的交通工具。凤代表着吉祥,所以用凤辇来指代皇帝的车驾。这就像我们用“皇冠”来称呼君主一样——虽然他们不一定戴帽子(秦始皇就不爱戴帽子)。 我们看唐朝皇帝的出行画像,往往能看到前面有开道的官吏手持“节杖”,这节杖不是实心的,里面空空如也。这就表示着皇帝在“空着”他的节杖,以示自己谦冲有礼,不事张扬。与这种节杖对应的是一种表示威严的装饰性道具——“障车’。

《唐会要》中记载了这样的制度: “旧制,三品以上官乘车,用障车。其制,以木为之,方轨,上施板壁,通作四门,中安坐褥。凡诸王,上公以下至三品以上官,皆乘之以出。” 也就是说,对于地位高的臣子们,皇帝是要用象征礼仪的障车和礼杖来“羞辱”他们的。

璩存华璩存华优质答主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构成了一个相对平衡而又不断相生相克的循环系统,它在时间上也有周期性。周王朝以火德王而立国,故秦代依旧从之;汉室兴,代秦统御天下,乃承秦水德而修明水德,水能克火,故汉朝在五行里的象征的便是水。汉朝鼎新伊始,即用五德终始说,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变革,如水德尚黑,故改变秦朝黑色为尚赤色等等。

“凤辇”也是用五行来命名的。天子有五辂,正月行青辂,驾苍马;二月行大驾,驾乌、騩、駵、骆(骝)马兼用;三月行象辂,驾騂马;四月行元辂,驾黄马;五月行金辂,驾赤马。辂也叫辇,车的别名。皇帝的车辇根据五行里的五色来命名,叫青辂,黄辂,赤辂,白辂,黑辂。因为车盖用凤凰装饰,故叫凤辇。青辂,黄辂,赤辂,白辂,黑辂五辇,用五色,五行里的五色象征五方的五个方位,“青”象东方,“黄”象中央,“白”象西方,“黑”象北方,“赤”象南方,所以又有青方,中方,西方,北方,南方五方之说。

古代辇的形状跟船差不多,所以秦汉时帝王的车又叫“黄屋左纛”。黄屋指帝王车盖用黄缯为里(黄屋车,谓以黄羽织为车盖也);左纛,指车前用红色公牛尾为饰(左纛谓以赤牦尾安车前也),用来装饰车辇,盖有华盖,下面垂着流苏,古时用五彩丝线做成的下垂的缨络,车盖四垂,流苏垂挂车旁。辇车装饰华丽,用许多尊贵的装饰品来彰显帝王的威仪。

古时天子有所谓“七辇”,分别是:玉辇、象辇、金根辇、羽林辇、凤辇、通犀宝钿八宝山图辇、水饰沉香宝座辇。七辇之中,除"玉辇"外,其他六辇,是专门用于游幸(古时皇帝出巡叫游幸,也叫巡幸)、省方(天子到各地巡行视察叫省方。《易·坤》:“永贞之征,至于南海也。”孔颖达疏:“乃可永守正道而出征,巡行至南海也。”孔安国传:“省方,谓至四方,巡行五岳也。”)的。玉辇只用作正月朝会群臣之礼。这种玉辇,完全是用黄金装就的,辇的四周,也都有用翠羽编成的华盖。

皇帝专车凤辇,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力,是不可逾越的。《三国志》里写到,曹操大权在握,专横跋扈,有僭越之心,有一次曹操到洛阳南郊,让自己的儿子曹丕和曹彰坐在凤辇上,有人把这事告诉了曹操,他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笑嘻嘻的说:“这样能彰显我兄弟情深。”可见皇威是多么神圣不可侵犯,所以,曹操的儿子坐凤辇那是多么的荒唐可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