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负资产率怎么算?
所谓“资产负债率”,简称“负债率”,是指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用以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 其计算公式如下: 举例说明。假定某个企业资产总额为100万元,负债总额为80万元,则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80%。 在这个例子中,由于负债总额大于资产总额,因此企业有10万元的赤字(或称“债务”),这个数正好等于全部资产的20%,所以称之为“资产负债率的20%”。可见,在这里,我们把资产的20%看作是还债的基础,即偿债基础/比率(即资产负债率的倒数)为50%。如果这个基数增大呢,那么用来还债的资金就少了——在同样数目下可以借到的钱就减少了;反之,如果我们减少这个基数的50%来还债,那么我们实际上就偿还了比我们所借到的更多的钱。
当企业负债时,利息支出作为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或是财务费用,而本金在以后各期按复利计收利息时再进行调整,因此在会计处理时,负债的金额较之资产金额的减少要少。然而理论上的计算则是另一回事。本例中,假设年利率(或折合成年成本)为6%,那么一年后的本息和=80+80×6%=87.6(万元),两年后的本息和=94.596(万元)……如此逐期计算,直到最后一期本息和等于资产总额100万元时为止,由此计算出总共的利息费用。然后将这些数据代入上述方程式中进行计算就可以得到资产负债率。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计算的资产负债率反映了企业对债权人的债务责任,也就是法律意义上的资产负债率,其值必然小于100%。但如果企业经营得好,及时还本付息,这种法定的资产负债率会趋于零;反之,则会越来越大。当然,如果企业不借债或者欠债不多的话,这里的资产负债率也就没有实际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