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宝宝尿少的原因?
正常婴儿每日的排尿量是700~800ml,1岁以内的婴儿甚至能达到1000ml/(kg·d)以上,如果排除饮水量不足的因素,那么就要考虑是否患某些疾病了。 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尿量少都是因为缺水。对于小月龄婴儿(<3岁),特别是纯母乳喂养儿,由于食物成分单一,且胃肠蠕动慢,消化吸收功能差,如果摄入水分不足,往往会导致尿液浓度高、颜色深,但排出量并不会明显减少;反之,如果摄入的水分过多,又会出现尿液稀释、颜色变浅的情况,但排出量也会增多。所以,单纯从尿量多少来判断是不是缺水是很片面的。 要判断是否缺水,要看尿的颜色和气味,还要结合宝宝的一般状态来综合判断。 一般来说,宝宝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考虑为脱水:
1. 出现烦躁不安、哭闹不止、口干舌燥、大便干燥的情况;
2. 皮肤弹性变差,眼眶周围、手掌脚掌出现了皱纹和凹陷,嘴唇干裂;
3. 小便次数减少,而且尿液浓度高、颜色深。 如果宝宝存在上述情况,应尽快给予补水,同时注意补充钠、钾等电解质,纠正脱水现象。 但需要注意的是,轻度水中毒(即低渗性脱水)的宝宝虽然也会出现烦躁、哭闹等情况,但是并不明显,且常常被家长忽视。这类宝宝的皮肤弹性是正常的,眼窝和前额的皱纹也不能及时消失,只是小便的次数减少,且尿液比较清,不含或少含蛋白质。这种情况不需要额外补充水分,只需调整饮食即可:适当增加富含钠、钾的汤汁摄入量。 如果父母不能确定,可根据医嘱或按说明书给宝宝少量多次喂些水,密切观察宝宝的状态。一般来讲,只要不是重度脱水,通过少量多次饮水,都能逐渐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