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着陆了吗?

訾晟汶訾晟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的经济体制是政府主导型,或者说中国政府有能力主导中国经济。因此探讨中国经济必须探讨中国社会。 中国社会是一个大系统,由亿万家庭组成,每个家庭的财富状况和预期决定了它的消费水平、储蓄率和对未来信心指数。 影响这个系统的除了经济因素还有政治要素和文化因素,政治要素包括执政者的施政方针、政策执行力和社会的稳定程度;文化因素包括国民的受教育程度、道德水平和价值观。 我们通常用CDP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其实经济发展水平只是影响了经济运行的某个侧面,它实际上代表了经济的增长能力。而人民的生活水平(用CPI衡量)才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计算经济中的总供给和总需求。 而总供给S等于生产要素的供给P乘上生产能力系数1加人口自然增长率n,其中生产要素的供给取决于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制度。比如在中国加入WTO前后,由于对农业的保护政策,粮食等主要农作物的产量不能反映市场机制的作用,因此增加了总供给,造成了通货紧缩的局面。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资本的供给也是按照政府的指令性计划进行配置,因而资本的边际效率很低甚至为负值,这也变相增加了总供给。因此要了解中国的实际,就必须把政治元素和经济元素结合起来分析。

总需求D则是人们对于产品的需求和欲望。它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人们收入水平的预期,二是人们对未来的信心指数。这两个因素都属于心理范畴,很难用精确的数值表示。因此我们可以说总供给加总需求接近于GDP,但GDP离总供给总需求远没到完美匹配的程度。

在理想状态下,当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相交时,经济增长达到均衡状态。这时物价稳定,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预期不受影响。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并不满足上述条件。

首先,人们对未来的信心是一个主观指标,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对政策的信任度。如果政策连续出台并有效实施,人们对未来的信心指数就会提高,总需求增加,GDP增长。相反如果是政策空转或者政策退潮,那么人们对未来的信心指数就会下降,总需求减少,GDP萎缩。因此政策在整个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次,在经济全球化和大国崛起的今天,国际经济因素和国际政治因素会影响一个国家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一个大国要想实现长期稳定快速发展,必须在处理好国内因素的同时,积极寻求国际因素的配合。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