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率调整原因?
1、需求不足,库存较多 去年底以来,我国GDP增速连续两个季度下滑,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同时,今年以来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供给端造成的,商品价格持续上涨,CPI涨幅远超预期。在需求不足的背景下,为了刺激投资、消费和出口,货币政策持续宽松,降息降准不断。
2、汇率稳定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下调至6.90附近,逼近7.00关口。受外部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将增加。央行有必要进一步收紧流动性,避免热钱入侵风险加剧。
3、财政政策 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落在基建上。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除了政府预算外资金(即以前常说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银行贷款。通过降准、降息向金融机构释放流动性,进而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基建领域是可行的。
4、物价水平 目前,我国的通胀依然处于结构性的,工业品价格上涨明显,而消费品物价水平仍处于通缩状态。由于工业品价格上涨主要受国际大宗商品涨价的影响,难以长期维持,宽松的货币环境有望继续。 当然,如果未来一段时间内,上述因素有所变化,央行降息降准的空间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不排除央行进一步加大放松力度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