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潭柘寺怎么求姻缘?
在塔林中,有一处位置极佳、风景优美的地方,就是“普照禅师塔”(俗称“三塔林”)附近的“小西天”。这里原是一座私家园林,为明代正德年间一位姓郭的学士所建,取名 “园亭”。 后改为寺院。“文革”期间,殿宇被毁,只剩下几间平房。1985年,政府进行重修,现基本恢复原貌。 进大门,过牌坊,便见一座五脊四方的砖砌大殿,正面悬额“般若堂”,两侧楹联为“宝刹重兴日月光华添圣境;法轮常转慈悲喜舍遍人天”。
穿过“般若堂”,便是“小西天”。这是一座两层楼,上有横匾一方,书“小西天”三字。下题“清光绪辛丑仲夏之月重建”。楼内原来供着弥勒菩萨,现在则供着一尊巨大的漆金木雕佛坐像,面相丰腴,神态慈祥。
小西天的地势较高,背倚群山,面前是开阔的平原。此处可环视全寺,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出了小西天,便到了“普照禅寺”。这本来是一座元代的古刹,据说元朝皇帝曾驾临该寺,御笔亲书“敕赐普照禅寺”。
元末,普照禅寺毁于战乱。明朝初年,重建大雄宝殿,并先后于明宣宗时和清康熙帝时加以修饰。
现在的普照禅寺,基本上保持着当年的规模。山门上方,有乾隆皇帝亲笔题书的“古刹普照”横匾。山门前有三座石坊,上镌“敕赐普照禅寺”,下刻“重光十载”(指1765年重新修建之大雄宝殿)等字样。
进了山门,迎面是高大的天王殿,然后是大雄宝殿。殿中供奉着释迦牟尼佛、阿难、迦叶等佛像。
大雄宝殿两边有配殿,过去曾是方丈室和客堂。 离开大雄宝殿,可到后院看看。后院中央有个小巧的藏经阁,两旁有厢房。
据寺内的和尚介绍,原来这里还有一座五层的钟楼,上面悬挂一口大钟。这口钟用铜铸造,重量达30多吨,上面可以绕钟而坐。
每当黄昏或农历初一、十五,寺内就敲钟集众,举行诵经仪式,钟声低回,余韵袅袅。 寺外有一片园林式的建筑,有塔、有桥、有花园,景致幽雅。其中尤以“潭柘寺宝塔”最引人注目。这座高大的白塔全由砖砌成,没有用丝毫的木料。
相传当年元世祖忽必烈南征,途中曾到此歇马,并遣人前往南京请佛牙、迎舍利。回到京师之后,他在此兴建了塔林。但后来塔林毁于战火。这幢新建成的高大宝塔,便是1984年重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