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在五行是属什么?
“五行”,是中医用来说明生理作用的原动力。它是指: “金”、“木”、“水”、“火”和“土”五种物质。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用下边的图形表示出来: 这就是中医所说的“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还有“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用现代语言表述就是: “金水”相生,即金属(金)+液体(水)=生成一种具有滋润性的物质。
例如,肺脏(金)通过经络(水道)与肾脏(水)相联系。肺主行水,肾主藏精。所以说:金水相生。反之,肾气虚(阳虚),肺金失养。如一些糖尿病病人出现下肢水肿,就是由于肾阳虚不能制水(脾阳亦虚不能运水),导致水液泛溢肌肤所致。
“水木”相生,即植物(木)+清水(水)=产生一种具有生发特性物质。
临床上,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一生气就晕厥过去,一会儿又好过来,中医称之为“气厥”。什么是气厥呢?就是人体气运行失常(一般多为肝经之气闭阻不畅或胆经之气亢奋),导致突然昏厥。而现代医学所谓的美尼尔氏综合征,眩晕症等等,都是气的升降失调引起。为什么生气会致气郁呢?因为肝主疏泄,脾气旺盛能够疏导气机,所以不生闷气,心情舒畅则气血调达。反之,肝气郁结,则全身气机阻塞不通,从而发作“气厥”。可见,“水木”相生,是有其生理功能的,不是虚的。
木、火、土、金、水五行学说,是中医用来解释宇宙万物的起源、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哲学思想。
它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或五种物质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转化而生成的,以及这五种物质的特殊属性,及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属性转化。五者在自然界中属于不可再分的五种最原始物质,无论多么复杂,皆有五者相成。
以五行特性来归纳五脏的生理功能,肝喜疏通条达,有疏通之功,生发之象,有如自然界之木,故配属于木;心有向上的趋势,有温热之性,如火焰向上、夏热炎炎,故配属于火;脾有生化运化功能,似湿土一样有生化万物之德,故配属于土;肺气肃降,故心降,有清肃之能,如秋气及白色,故配属于金;肾藏精,主水,主管排泄体内废液,如冬气之寒水,故配属于水。
因为金克制木,所以凡是金属性的毒物都会伤肝,凡是肝细胞损伤的疾病,如果发病的季节在金旺之时,或者病人是金性体质,中医师在用药时必须谨慎使用有酸味的药物,同时还需要用补脾药来增强肝的能力,以抗御金的伤害;又如木性人容易出现火旺的症状,中医师在用药时,应谨慎使用苦味的药物,同时需要增强其肾脏的力量等等。
中医根据五行之间的关系,运用五行相生相克规律来防治疾病,通过取类比象的方法将人体的脏腑组织与自然的五行相联系,借以说明人体脏腑组织在生理上相互促进,病理上相互影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