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策走了多少人?

郜可郡郜可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认识的人里,有正高(院士)的,有副高(很多)的。都走了。 还有一批正高级人才,本硕都在国外顶级名校念的书,专业也都是最火的量子、纳米、光电等等。这些人的研究项目都是国家给的钱,个人待遇也非常不错。也走了。

我个人感觉,他们走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在国内没有能够发挥他们作用的研究平台。他们是搞基础学科的,对应用学科比较陌生,也不想涉入。二是在国外的大学或者研究所,虽然累点,但是学术自由和气氛确实更好一些;三是海外有一些比中国大陆更重视人才的机构比如以色列,他们可以赴海外出差或合作。四是有些人在大陆有牵挂(家庭子女等),走不开。 五是有人觉得中国科研经费实在太过紧张,再干下去也是苦哈哈,不如国外舒坦。

当然有人想留的,比如我在中科院工作的时候,同楼的一个博后就是留的,现在在清华当副教授了。 但是我想说的是,走的人里其实有很多素质是很高的,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国外也有很大的成就——毕竟能从清北和中科院选出来的人,都不差的。只是他们在国际上没有话语权,只能屈从于国内那些水货教授之下做低端研究而已。

如果这些高端人才走了,对中国科研界来说损失很大。因为整体水平低是有目共睹的。 至于说他们带走了核心技术云云,我觉得技术就在那摆着呢,你让别人怎么偷去?难道国内某些所所领导整天干的“活”还不足让这些人感到失望么?

卫斯璇卫斯璇优质答主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促进区域间资源要素合理流动、产业有序转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经过各方面不懈努力,推动产业协同作为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牛鼻子,取得了积极成效。

北京企业到津冀投资占比不断提高。京津冀产业转移对接重点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已投入运营和在建的北京项目达到35个,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及临空经济区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京冀高铁全面贯通、津石高速通车在即,从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1410亿元,是协同发展战略推进之前的8.5倍。钢铁冶炼、普通制造业、一般性物流等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京津冀三地聚焦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在汽车、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工程机械等产业链取得可喜成绩。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三省市率先构建“京津冀区域性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复工复产体系”,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