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扩大内需?
最近看了很多关于内需的文章,大家说的很热闹,我也来凑凑热闹吧! 我觉得要扩大内需就得先让老百姓有钱(指购买力),而衡量一个国家公民是否有钱最直观的数据就是这个国家的居民储蓄率。 我国居民的储蓄率一直是处于世界顶尖水平的,2018年达到46.7%的历史最高值(全球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也只是在35%左右徘徊)。要知道在1998年的时候我国的居民储蓄率还有18%,2008年才降到了15%,可见这些年我国经济发展对于国民收入分配的改善是有很大帮助的(当然原因也很有可能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导致的供给约束变弱,产能过剩,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所致)。
虽然这几年国家大力倡导消费(尤其是消费升级),但是效果不是特别明显,因为居民收入增长始终没跟上GDP的步伐。根据国际经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1个百分点,最终消费需求就会增长1.3个百分点,而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大概会增长0.5个点左右。 所以说要提高人民的购买力,关键还得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
但我国居民收入的提升并非没有基础,毕竟我国是世界工厂,劳动密集型产业居多(尽管这些产业利润很低甚至亏本,但是就业多,门槛低,对技术的需求相对较小,因此给低收入群体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加上土地财政和地方政府卖地模式,使得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非常强烈,以至于近几年房地产一直比较火爆,房价也是一路飙升(当然这里面也有炒房群体的推波助澜)。 所以要想真正扩大内需,我觉得首先要控制房价(抑制炒房行为),降低居民的住房负担(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去库存);其次就是要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缩小贫富差距,毕竟一个贫富分化严重,中产阶级都嫌贫爱富的社会是很难有什么消费的(比如美国中产阶级的债务风险已经大于穷人了,所以美国的房贷政策总是偏向穷人的);最后就是得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这个得靠税收制度和社保体系的完善,以及企业盈利能力和税赋结构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