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希望在哪里?

池椰池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应该从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开始”,这是2010年发布的《新证券法》中关于证券市场改革的根本原则之一。 目前的中国证券市场,不仅存在着发行与交易制度上的诸多问题,而且还存在着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一市场参与者的结构严重失衡,这一方面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其他方面的问题不可能得到有效改善。 首先来说说大家普遍关心的ipo问题吧!随着近期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包括新证券法的出台,创业板的开市等等,ipo上市进程不断加快,这对A股来说是最大的利好,也是激活市场的最大因素!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些政策真的就能让IPO轻松实现吗?我看未必如些,目前来说,IPO依然还是处于“供给不足”的状况,据相关统计,今年前四个月仅实现IPO融资536亿元,平均每一天才只有14.78亿元的融资金额;同时,在审核节奏方面,据相关媒体报道,目前排队IPO的企业数量已近600家,而今年内完成核准的可能达到500多家,也就是说最终能够顺利上市的估计也只有不到一半,对于这样一个“供需比”严重的失衡状态,我认为要想让IPO轻松实现是不可能的,反而还会使得相关机构通过各种方式继续延长企业上市之路。

其次,我们再来聊聊股权分置这个让所有人都很头疼的问题,自从股改以来,上市公司数量虽然急剧增加,但是“全流通”似乎却成为一种奢望了。然而,就是这种本属于制度层面的缺陷却真正导致了市场参与者结构严重失衡,由于非流通股不能通过正常的市场交易来进行释放,于是必然会导致流通股数量的相对缺失(由于不能正常释放,所以不能流通也就自然没有成交量)。为了弥补这个缺憾,非流通股东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延期上市兑现,二是减少流通股的供给(通过高送转等方式来减少实际流通的股份)。

毫无疑问,前者会进一步推迟IPO的进程,后者则会造成股价的虚高。当然,我们国家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有政府这只“无形的手”在干预市场,如果到了极端的状态,非流通股东可以通过支付成本的方式将股票收购回归市值管理(比如之前出现的上市公司天价聘请券商来搞市值管理)。 但这样的举措只能是临时的应急之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时间拖得越久对于市场双方来说都是损失越大,尤其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转型,许多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的情况下,那种出于政策鼓励而来的“伪需求”能持续多久还是很让人担忧的。

魏百境魏百境优质答主

中国经济正处于从政策刺激高速增长,向市场化内生型中低速增长的换挡期,而股市也难独善其身。不过,中国股市也有其独特的希望之光。

制度变革的希望之光:市场改革和国企改革是“双轮驱动”。一方面,IPO改革、鼓励上市公司回购注销、鼓励大股东增持等制度红利持续释放,另一方面,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提升国企市场效率。这两大改革如果真正落地,将为我国经济基本面筑底托底,扭转市场“信心比黄金还贵”的恐慌心态。

估值修复的希望之光:“市梦率”溢价正在加速向“市盈率”折价切换。尽管IPO加速扩容,但A股上市企业数量依旧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左右,A股上市公司市值占GDP比重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左右。未来“市盈率”取代“市梦率”定价体系,将造就大量“错杀牛”,使A股重返价值投资主流阵营。

资本流动的希望之光:2016年大类资产配置有望逆转,从房地产转向股票。一方面,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房地产泡沫风险积聚,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去化压力大增,房地产投机需求资金面临较大亏损风险。另一方面,A股市场经历了两年调整,部分蓝筹股和高成长股已跌至历史大底,大量“错杀牛”为牛市“不死而反弹”孕育了巨大的增量资金来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