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五行属什么?
天津的滨海,从字面上理解,滨海就是靠近海的边滩地带。 那么既然有海,就该有潮汐现象;既然有潮汐,就应该有咸水湖沼分布;既然有咸水湖沼,就应该有盐碱化的土地;既然有盐碱化的土地,就应该有耐碱的植物生存。 这个区域就是渤海西岸的滩涂和海岸带,也就是常说的天津滨海新区(以下简称滨海外围)。 在地质时期,渤海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约在1万多年前,海平面下降,出现了陆地,但当时陆地主要是水草丰美的沼泽,后来随着黄河、海河等河流携带的泥沙不断淤积,才逐渐形成现在的华北平原。
现在所说的“滨海”一词,是相对于市中心的“城中核心区”而言。一般认为,滨海包括河北青县至山东龙口一线的沿岸海域及沿岸一带。[1] 而滨海外围则是指位于天津中心城区东部沿海的塘沽、汉沽、大港及周边地区。 关于滨海外围的地理界线,目前尚无统一标准。通常以天津中心市区与滨湾相距25公里为界——这一距离正好可以把天津中心城区和滨湾区阻隔开来,同时,这条线也大约把天津市分为东西两大半。如果按此标准,那么滨外区的面积大概为3600平方公里。
当然,这种划分方法只是人为设定的基准点,没有考虑地形等因素。若以此为依据,自然难以找到真正意义上的“边界”,因而实际上可能更为复杂。不过,这样分界也有它的道理所在,因为这里正是现代天津城市扩张最为明显的地带之一。 据史料记载,明朝永乐帝曾两次在此地筑城,试图控制渤海的航行通道。明成祖朱棣命兵部尚书李景隆于永乐九年(1411年)开始筑城,十一年竣工,并设天津卫。这是现在的天津建城的开始。
清顺治九年(1652年),清廷在津郡东北郊筑大沽炮台,后又陆续修建了小沽炮台以及北、中、南营寨炮台。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天津逐渐成为北洋政府与日本人争夺的重要战场,特别是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占领了大沽炮台,并在当地修筑了大量的工事。这些战迹至今仍依稀可见。
除了海河入海口的大沽口炮台,还有黄河北岸的小直沽炮台和东堤头炮台等。这些炮台多为砖石结构,颇为雄伟壮观。 近代的战火虽然未曾烧到滨外围本身,但却带来了另一场浩劫——日俄战争的铁矿砂需求使得这里的矿产资源被大量开采,尤其是煤矿,这直接导致该地区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将德国在山东胶州湾的租借地转交给日本,日本遂于1914年进驻胶州湾,控制了青岛至旅大的远洋航道。而胶济铁路则成为它侵扰中国北方地区的铁杆。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抢占先机进驻沈阳,继而向锦州方向推进。1948年11月,辽沈战役打响,经过激烈战斗,东北野战军攻占了辽宁、吉林的大部分领土,并乘胜追击关内。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天险,随后进军福建,解放福州、泉州等地。至此,国共内战结束,我国实现了南北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