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项目要职业化吗?
作为一个从小在体育世家长大的孩子,我对于体育的看法可以说和大多数人都不同。 我觉得体育运动的目的首先不是竞技,而是健康;其次才是精神层次的荣誉感、自豪感等等。所以我觉得体育运动的开展首先应该以参与为主,只要参加运动就能得到相应的收益(包括心理健康和精神面貌的改变),至于参与的程度如何评判呢?我觉得可以按照运动量或者时间量来判定,比如一个每周参加羽毛球运动三次以上,每次一个小时的人和一个每月参加一次,每次半小时的人相比,前者获得的收益一定比后者高。当然这个判断的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确定。
而职业化也是建立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之上,一个人如果每天花两个小时练球,那么他每年对这项运动投入的时间就是730个小时,如果按照一小时60元计算,他的职业投入是43800元,如果是大学生,则按3小时/天计,则是1590小时,费用20880元,相当于一个普通白领一个月的薪水了。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在“职业”地从事该项运动了。
现在的问题在于大多数人并没有达到这种程度的参与度,因此讨论什么“职业化”“商业化”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大家还不是职业运动员的水平。而职业化和商业化的方向其实也存在一些问题,以足球为例,英超联赛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其中有兰帕德这样既具有高度竞争力又具有极高观赏性的选手,但是这样高水准的球员产量到底有多大呢?据我所知世界各大洲职业足球水平最高的联赛加起来也就几十个这样水平的球员。所以说白了职业化到最后其实就是金字塔最顶尖一小撮人获利(当然他们本来就已经是很富有了),而绝大多数人即使参与体育运动也得不到多少实际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