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宅石狮摆放卧室好吗?

澹台思思澹台思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狮子,百兽之王,威严、勇猛的象征;而石狮,则是在建筑中塑造的狮形雕像。 《汉书·西域传》:“乌弋山离国,临灌城(今伊朗西南部古城)有石门,列铸铜狮三百枚。” 唐颜师古注引如淳曰:“铸狮象,立之门外,以惊贼守也。” 从这段记载可知,用铸铁塑成狮像,用以威慑盗贼,是西域各国通行的做法。

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诸国往来活跃于汉地,这种做法也就逐渐传入中国。不过当时多将之置于城墙或宫墙之上,或是置于墓道入口之处,并没有出现在房屋内部的例子。 到隋唐之际,这种外放式的布置方式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了向室内摆放的趋势,而且多在书房、堂前等处的桌案上设置石雕或木雕的狮像。到了宋代,这种现象就更为普遍了。 《宋史·五行志》:“(政和四年)八月甲辰,开封府火,延烧五十七家。时盛夏,昼永人稀,惟几家开门,其余皆闭门高卧。俄而火起,盖一家养狮室锅沸,焰腾起五六丈高。”

从这个记录来看,至少到大南宋时期,已经出现了直接将狮子放置在房屋内的做法了。 不过,这似乎只是特例而已。一般来讲,宋朝虽然社会风气较为开放,但也还是以礼仪教条为主的社会。在对待武德、尚武等方面,其实远不及唐代。尽管民间已经有了在房内摆狮子的习俗,但在官方场合和文人士大夫群体中,这种做法还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元代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卷十一“装修”项下,提到室内摆设时要“忌狮虎及大张牙者”。元末文人王逢也有诗云:“空庭月白漫凄清,一榻萧然卧不成……床头书册乱如山,床上衣裳堆似丘。”描述的是屋主生活懒散、不学无术的形象。

明初朱元璋建立明朝初期,为了延续汉唐旧制,曾大力提倡儒家文化,严格尊儒崇礼,所以此时仍然延续了唐宋以来的社会风俗——在书房内摆放文房四宝的同时,还要配上“丹墀石”。所谓“丹墀石”,就是红色的地毯或者由彩色大理石制成的地面装饰。 然而明代中期以后,社会风气和之前迥异。一方面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社会流动加快,使得文化水准较低的草根阶层也有了参与政治的机会(如商人和丐帮都有代表参加明宪宗颁发的诏书);另一方面,在文学创作方面,“言情”小说开始盛行,内容多是描写“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反映在社会生活中,就是对成亲之后夫妻生活的描绘。这些变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对室内陈设品的需求。在明代中后期,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普通百姓,都喜欢在室内摆放各种“玩器”,就连庙宇佛堂也是如此。 在这个时期,只要是家境比较宽裕的人家,都会在自己屋内摆放一些观赏品。狮子作为瑞兽,除了有象征主人身份地位的意义之外,还可以起到震慑邪魔、保护家人平安的作用,所以自然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因为狮子本身是一种外来物种,又颇受人们喜爱,所以在明代被利用来制作假山的南方地区,就开始利用其形象来冒充狻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