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如何制造摩擦?
首先,要说明一个误区。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不是靠“摩擦”来实现的。 乒乓球的击球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握拍(准备) 第二步、引拍 第三步、挥拍(进攻/防守) 第四部、收拍 在以上几个步骤中,并没有“摩擦”的位置。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其本质上都是通过改变球的运行轨迹和速度,从而迫使对方出错。而改变运动轨迹和速度的唯一原因只有两个——力量和角度,即只要通过增大发力面积(加大角度)或者增加手腕旋转的力量就可以实现。 但实际并不是如此简单。由于人体结构的关系,在真正打出的过程中并不能很充分地做到以上两点。特别是对于业余球员来说,往往比较依赖某一板式,如弧圈球主要依靠腰髋转动产生向前的力量,因此往往在进攻的时候容易形成惯性,导致前半板打得很充分,而后半板的力量则不足。这就导致了打球比较容易“掉角”,即球不是打出去的,而是滑出去的,这样的球很容易给对方留下反应时间并且造成失误。
当然,对于削球打法来说,是不存在“摩擦”的概念的。由于削球主要是控制对手,因此并不追求击球速度以及强烈上旋,而是尽可能减少对乒乓球与球拍之间的摩擦,以此来达到防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