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五行为什么汉字?
关于博五,最权威的解释来自许慎的《说文解字·序》 段玉裁注云:“周礼,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教于国,此谓六艺也;汉儒讲学,始立五经博士,以教诸生,故曰‘汉兴,欧阳司马氏发愤著经’者,言司马氏遭汉武之世欲传六艺而莫敢明语,故其言若有憾焉”、 “东汉郑玄为《论语》注,孔安国家祭孔子而作诗。至于魏代王肃、吴代何晏等,咸各述己意,以为圣人之徒。汉末皇甫谧著《高士传》,晋代卫恒著 《汉书·艺文志》,皆以古之文雅不别于今,谓之古文”(请参阅《清》)
那么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来理解「博五」的含义: 第一,「博五」的核心是「六艺」「五经」,因为这两种文化典籍涵盖了知识、价值以及道德范畴的一切。 第二,在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之后,作为官方认可的「六艺」便拥有了正式名称——「五经」并由此诞生了「五经博士」这一职位。 第三,虽然「五经」的文本内容大致相同,但是表达形式却迥然不同。西汉时期,人们倾向于用当时已经失传的文言文来解读经典,这种风格的作品被称为「古文」。
第四,东汉末年,有人为了复古,提倡用汉代通行的白话文来注释经典,这就是被后人称为「汉译」的译经方式。
以上四点说明了一个问题,即「博五」的核心是在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大环境下产生和逐渐清晰起来的一个概念,它涵盖的知识体系、推崇的文化传统以及采用的语言形式都在这段时期基本确定下来,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