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天骑解说多人?

区采瑶区采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骑在马上的天使

尽管天使长的形象多具争议,但这一形象中最独特的标记却是不容置疑的——坐骑。

坐骑概念的正式诞生可追溯到远古神话时期。人们崇拜图腾,并与图腾相处,将图腾拟人化,与之相处,甚至与其同睡同性,而坐骑(又称乘兽)的诞生便与此有关。在希腊神话中,海神波塞冬有脚啼马,太阳神阿波罗有金色飞马,赫耳墨斯有喜鹊座骑。

到了西方中世纪,炼金术十分流行,骑士精神盛行,人们的想象力疯狂滋长,对超自然力量的需求激增,坐骑也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终诞生了天使座骑。

最初,天使的座骑并非马,而是鸽子。但鸽子飞翔能力很强,很难驾驭,逐渐被淘汰。之后,坐骑换成了乌龟,由于其行动缓慢,奔跑速度不够,常被恶魔抓住,逃跑时往往跳崖或钻山洞,非常不方便,随后又换成了蛇,但蛇总是吐信子,非常危险,最后,马被选择了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大天使米迦勒的坐骑并非马,而是乌鸦。由于他总是肩负真理和信理,传播给人的是真实和真理,所以他不乘坐虚华的外表和装饰华美的马车,而是乘坐乌黑朴实的乌鸦,这种象征悲悯和真理的坐骑,一直延续至今。

现今,在所有的神话传说及宗教中,天使的坐骑除了马以外,还有许多,例如:龙、翅膀飞舞的禽鸟等等。这些传说使人们不再拘泥于马这种具体的动物,而是赋予了它更玄想丰富的内涵,既体现了人们对飞马神力的向往,也体现了人们对日神阿波罗驾临的喜悦。

马的幻想

在《维特》一书中,屠格涅夫这样描写马:“马,它是有灵性的,是有感情的…虽然它不可能开口说话,虽然它不可能用语言来表达,虽然它没有人会去理解它的心情,但是它常常是通过它的眼睛、耳朵和鼻子来表达出来的。对于一个人来说,要想了解一匹马并不容易。“骑在马上,人与马便成了一个有灵性的整体。一匹马如果能够学会站立,那么它就会认为人类所做的事都是非常简单的。”

马,这种聪明而又神奇的动物与人一起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共同创造了人类历史文明。

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是人们崇拜马,与马结下不解之缘的时期。在《诗经》中,马的地位仅次于熊、豹、狐、狼,在人们的祭祀过程中,马始终是人类忠诚的伴侣。

春秋时期,战马成为了重要的武器,在战场上冲杀而过,它所到之处,尸横片野。

马,从人的助手变为战将,战后,人类对其更加信赖。“宝马乘龙胆力生,好骑亮甲少年轻。黄金络解腰奇相,紫贝堆丛眼更明。”骑在马上,马变成了人的助手,或保护人,或随人征战。

17世纪时,英国诗人安德鲁·马斯特顿写下了诗句:“我们不要轻视骏马,它是我们人类的优秀朋友。如果我们人类没有骏马,那么我们还成什么我们自已?”

19世纪时,大文豪惠特曼在美国肯特县写了长诗《自我之歌》。诗的开头两句这样写道:“我是一个成年人了——71年青春旺盛的年华!我永远不再去骑马。”据他的朋友回忆,在写长诗时,惠特曼常坐在一把大椅子上,双腿垂于下面,他面前放一块大岩石作写字台,手中握着一只大烟斗。他神情专注,不时地用烟斗抽烟,然后站起身来,举目眺望远方。

长诗《自我之歌》共5个章节,331行,以饱满的激情、优美的语言,塑造了一个“个性自由、理想追求、人生忧患”的自我形象。这个“自我”,虽然“永远不能再骑马”,但不是作为一个战斗的骑手,而是作为一个沉思的哲人,站在历史的终点,回顾过去,审视将来。正如美国20世纪著名诗人弗罗斯特所说:“我们读惠特曼时,感到他在从未来回顾我们。”

“骑在白色的马上,扬起黄地毯般的烟尘……那骑士,他是不是看到了我,看到了我,却并未停住马?”法国诗人瓦莱里《海滨墓园》一诗中,对马怀有深深爱意,对于马走得太快,它是否看到了骑士身边的“我”,未作回答,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不满和失望。

对马的爱或许就是这样,当你爱的时候,你会爱它的全部,包括它的桀骜不驯,它们的嘶鸣,马的奔跑带来的尘土,以及尘土落尽之后,你看到的它的孤独和苍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