嗔解什么生肖?

宁希男宁希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金刚经》里提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应如是布施”就是应该这样去布施,而不是像他人那样去布施;“不住于相”就是不执着这个相(不执着这个相状)。 很多人学《金刚经》都只学会一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应作如是观”,然后就把这句当成是自己的见解了,其实这句话前面还有一句“菩萨应如是布施……”后面也有两句“……不住于相,不应住色生心……” 整句连起来意思是:菩萨应当像这样进行布施,不应该执着这个相(不该有希求)。也就是说菩萨应该无相布施、无住布施。

然而现实中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有所求的——我付出了很多,所以我希望能得到回报。我们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我们的父母对我们很好,所以我们希望父母身体健康、永远快乐;我们工作得很辛苦,所以希望得到领导的肯定、同事的喜爱、家人的尊重。然而佛教告诉我们,这些想法都属于“住色生心”,是对应有为之法的执着! 我们供养法师、供养寺庙,希望法师们能念经超度我们早日往生西方净土;或者希望和尚、尼姑为我们做功德,让我们消灾免难、财源广进。这些都是带有“我希望怎样”的想法的,属于“住色生心”,是不对的。

《金刚经》全篇都在讲如何破除“住色生心”,最后指出“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为菩萨摩诃萨”,所谓的破“住色生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指放弃这些小我之愿,达成大智慧,大菩提。 这个破“住色生心”的过程其实就是开悟的过程。比如你们读了我的文章,觉得我讲的有道理,于是你们开悟了1%,这1%可能让你们减少很多的烦恼;你们看了我的文章后,觉得我讲的全是狗屁,于是你们又开悟了10%,虽然对你们来说可能是负能量,但是你们的业障因此而减少了;你们看完了我的文章,气急败坏,于是又开悟了90%,你们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一直生气、一直痛苦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远离了这个原因。这就是一种开悟,一种明心见性。 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因此没有固定的发心,没有固定的修行方式,也没有固定的开悟过程。也许我在写文章的时候,无意间就帮到您破除了“住色生心”,也许我在胡说八道,反而让您更加执著,这都是说不定的。关键是您的发心,如果您的发心是善良的,哪怕是我这样的凡夫俗子,用一句不经意的言语可能让您消除一时的烦恼,那也是功德无量。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